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心理衛生資源與轉介醫療單位 資源連結

 心理衛生資源與轉介單位                                     心理諮商合作單位 新北市衛生局高關懷個案心理諮商服務計畫 協助家庭有精神疾病、自殺民眾或其長期照顧者經衛生局轉介可享免費心理諮商資源。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 新北市社區長期照顧服務據點(C)之心理協談服務,提供家庭有長照需求老人之長期照顧者減少情緒耗竭免費心理諮商資源。     
最近的文章

病歷副本或摘要之申請流程

  漱心坊心理治療所 病歷複本或摘要之申請流程 1.請填寫病歷複本/摘要申請書 。 2.與接案心理師確認病歷之內容與份數。 3.申請人完成繳費與領取資料。

心理治療(諮商)服務流程

  漱心坊心理治療所 心理治療( 諮商)服務流程 步驟一 線上預約               請填寫網路預約單,我們會在收到資料後主動與您聯繫。                                                                                                                            網路預約單 步驟二 排定諮商時間            我們會主動與您聯繫和協調可以進行諮商的時間,並以簡訊提醒。     步驟三 進入諮商    個別諮商每次60-90分鐘為原則。 多人諮商每次以90分鐘為原則。諮商後可直接與心理師預約下次時間。 步驟四 諮商費用 依據本所公告收費標準為據。 收費方式採現金或轉帳方式支付。

漱心坊客戶申訴單

  漱心坊心理治療所 客戶申訴方式與處理流程 申訴方式: 電話申訴請撥打02-89914930。 網路申訴,請使用網路申訴信箱,填寫網路申訴單。 網路申訴信箱    申訴處理流程步驟: 1.本所收到客戶的申訴電話或網路資料後,會在24小時內進行機構內部會報。 2.會派專人與您聯繫瞭解事態情況與申訴需求。 3.七日內會與您協調溝通、討論處理解決問題的方式,雙方達成有共識的處理結果。 4.完成申訴結案紀錄。  

好心變雞婆的問題點何在?

好心變雞婆的問題點何在? 文/蔡明娟 王太太劈頭就說,我再也不要雞婆了!她一屁股坐下來,就把李太太數落了一頓,並重述剛剛與李太太通話的過程。王太太說話的樣子又生氣又委屈,我感受到她受傷了,因為她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竟會落得這樣的下場。我把她與李太太對話的內容寫了下來,並告訴她,問題出在哪裡? 好心變雞婆的第一個問題點出在互動模式轉變為壓迫他人語氣的戲劇關係類型,使得他人變成互動下的受害者角色。           把兩人互動的對話寫下來,就可以清楚看到李太太的第一句回應和第二句回應都是負面迴避的反應,一般建議,對話在這裡就要暫停。否則就會像第三段對話一樣,開始陷入一方教訓指責,一方找理由耍賴,最後不歡而散的下場。 如果這段對話可以倒帶重來,我會建議好心的王太太做兩件事情 : 第一件事情要確認對方確認動機。 第二件事情在確認動機後,再由互動中觀察對方的行為。真心想求教者的行為表現會表達出正向、肯定的肢體或語言訊息,非含糊或雙重訊息。 好心變雞婆的第二個問題點出在自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把自身的信念、價值觀套用在他人身上。 好心的王太太以前常因為害羞、不敢與人接近,以致沒有人會通知她聚會的訊息,好長一段時間是團體的邊緣人,她看到退縮的李太太如同看到以前的自己,以致一股腦兒的熱心,忽略李太太在互動中一次次傳達出來的負向拒絕訊息,這就是個人的心理盲點 ~ 忽略別人的感受、潛在想法和可能的行動。     認識這兩個問題點,牢記自己與他人的需要可以不同,注意互動的正負向回應訊息,保持在正向回應下持續互動,好心加上好互動,就能不做雞婆,做女俠。

清楚的「人際界線」,別成為他人情緒勒索的對象!

清楚的「人際界線」,別成為他人情緒勒索的對象! 文 / 江垂南 何謂「人際界線」?         人際界線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反映出個人的自我原則和價值觀, 是關於情緒上、肢體上與人之間,會感覺到舒適的距離。清楚的人際界線,是指讓別人清楚知道自己在應對某些事情的底線和彈性原則。模糊的人際界線,是指與他人的互動缺乏明確的原則,容易向他人的原則表示贊同、過度照顧他人的需求,而忽略自己的權益等,這就是 人際界線 太鬆散的情形。 設定合宜的人際界線,代表我們想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當我們設定了界線,我們就要面對,可能會隨之而來的結果。 太鬆散的人際界線: l   因為害怕被拒絕、被別人討厭或生氣,而無法達成自己的潛在目標。 l   自我主張與原則不清楚,而讓別人替你決定。 l   把別人的問題當作是自己的問題,習慣先照顧別人。 l   初識階段,太快揭露太多關於私人的資訊,渴望與他人更親密,而忽略人際安全感。 l   對於被忽略、被不合理的對待有很高的容忍度。 l   將自己的需求、感覺,放在後面,先考慮別人的需求。 l   覺得要對別人的健康、快樂負責,卻忽略照顧自己。 l   為了避免與人衝突,對於自己的價值觀有所妥協。 l   當別人測試你的底線時,放棄堅持自己的界線。 被「情緒勒索」而鬆動人際界線    人都渴望從人際關係獲得物質、社會資源和心理認可,可是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立場、價值觀等因素,未必能無條件給予他人所需要的一切。如果理性溝通仍達不到滿足時,溝通模式很容易轉換成情緒化溝通表現出煩躁、控訴、情緒或肢體暴力來壓迫他人;或細數悲苦困境慫恿人變得心軟,鬆動原則。有時,這不能責怪他人使用情緒勒索的手段,反而需要衡量自己怎麼了?容易鬆動自己的底線。檢視自己的「生活腳本」,深度了解自己生命故事,會助於設立清楚而健康的人際界線。 「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這些感受就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發酵、造成傷害。」 「生活腳本」共振效應,與他人發生情感「共生」現象     生活腳本是每個人經歷生命歲月洗鍊後,自己所下的重要決定和生活信念。生活腳本就像是一套心

別讓父母的無心之過,成為目睹家暴兒永恆的傷痛

別讓父母的無心之過,成為目睹家暴兒永恆的傷痛 文 / 江垂南 記得小時後,多少次這種影像父親酒後持刀吆喝著母親在腦海重複出現,多少個夜晚我含著淚顫抖著身軀,聽著父親咆嘯母親的聲音而沉睡去。直到國一我再也按耐不住憤怒,嘲著父親嘶吼來阻止他對母親的無禮。我覺得這是很難承認的家醜,埋藏在我心中許久,曾經是我生命的禁域。目睹家暴不見得會影響我對於父母的愛,可是會影響我親近父母的距離。                 ~~ 一段走過家庭傷痛的獨白                   目睹家暴兒童的心理特徵 對目睹家庭暴力兒童而言,目睹家庭暴力的過程是個人生命中重要生活事件,這類的生活壓力事件持續時間的長短與父母衝突的嚴重性,影響著兒童的因應生活方式。兒童在父母婚姻衝突的戰場上,可能採取選擇的方法有: (1) 兒童會被父母的一方施壓拉去對抗另一方,以作為父母一方的精神支柱,因而偏愛父親或母親。 (2) 兒童會想自家庭中退出,展現出退縮性的行為,以表示對父母愛的絕望。 (3) 兒童也會嚐試扮演父母婚姻衝突的調停者,卻引發自我忠誠性格的分裂,產生愛與被愛的矛盾。 (4) 兒童自父母的衝突中抽離,發展出心理或行為問題,以需要父母的關愛。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性 模仿父母的暴力行為 社會學習理論大師班度拉,認為在暴力的環境下的兒童較易有暴力的行為傾向。因為兒童在家庭中對父母不當行為的觀察模仿,會持續到成人後的行為,使得將來為人父母時,亦以暴力解決問題,同時還會為自己找理由解釋暴力行為的道德目的。 以生病或偏差行為尋求安撫 在高婚姻壓力的夫妻關係容易使父母分散對兒童的注意,而本身的婚姻問題使父母更容易動怒,而減少對兒童的關懷與注意。兒童在感到父母的忽略時,為得到父母的注意,而會出現生病或不當行為的表現,其不當的行為,若得到父母注意的正增強,則會持續地表現如此不當的行為。 養成退縮、沮喪、憂鬱的內向性格 兒童在父母暴力的陰影下,會產生創傷性壓力、害怕病感到無助。以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來看,子女對父母有安全依附的需求,父母的衝突不但不利於兒童的安全感,也將威脅兒童的心理發展。兒童在父母婚姻衝突的戰場上,兒童會想自家庭中退出,而展現出退縮性的行為,容易形成憂鬱沮喪的性格。 產生低自尊、低社交技巧、低學習意願 有婚姻暴力的父